OYO全资收购千屿Islands,酒店软品牌战局纷乱|旅讯8点正
对千屿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那么,对OYO来说呢?
【环球旅讯】日前,环球旅讯获悉,OYO已全资收购住宿品牌“千屿Islands”(以下简称千屿)。
企查查信息显示,3月20日,千屿母公司北京贝壳友家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已变更为欧游(上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最终受益人为OYO酒店合伙人兼CFO李维以及OYO TECHNOLOGY AND HOSPITALITY (CHINA) PTE. LTD.
与此同时,千屿内部的主要人员也发生了变化。创始人甘宜哲现已不再担任公司法人,公司法人变更为李维,李维还同时担任千屿的执行董事。
今年2月,环球旅讯在对李维进行独家专访后做出一个猜想:OYO已自称是东南亚最大、中国Top 3、全球增速最快的酒店集团,如果投资者愿意继续投钱,以OYO现有的规模,在中国采用投资并购的方式实现全酒店产业链及全品牌的布局,这不得不说将是一个极富戏剧性及冲击性的存在,并且将一举改变中国酒店集团现有的格局。
猜对了收购,但并没有押中最终标的。据环球旅讯了解,此次OYO收购千屿在内部亦引发了激烈讨论,但该收购最终获得OYO CEO 李泰熙和最大金主软银的点头。
千屿卖身
在住宿业,千屿算是小有名气。创始人甘宜哲也头顶90后连续创业者、北大毕业生、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创业学生等多个光环。
在过往的媒体报道中,千屿总是跟在“共享住宿品牌”之后,容易让人将其与Airbnb或斯维登等线上线下的短租民宿平台混淆。事实上,千屿整合的主要是现在OYO正在大规模收割的中小单体酒店市场。
根据官网介绍,北京贝壳友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公司旗下拥有千屿S、千屿精选及千屿联盟三个品牌。其中千屿S专注于中端酒店、公寓的运营管理,千屿精选及千屿联盟致力于用模式创新与科技解决方案为单体存量酒店赋能,帮助业主实现品牌化、标准化、智能化。
目前,千屿进驻了十余座城市,在全国拥有近千家门店、数万间客房。
几乎所有存量整合的品牌都以输出运营管理、渠道管理、会员管理、智能系统为自身优势。千屿的故事也没有脱离这些范畴。
据了解,千屿的酒店的改造有一套简单的标准化方案,从签约到上线的周期为30-60天;在运营管理方面,千屿为酒店输出培训管人员,输出PMS系统,并在房态管理、保洁方面实现了部分智能化,为酒店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
至于酒店所关心的流量,一方面千屿通过与美团、携程等OTA渠道,以及旅行社资源进行系统直连、品牌合作,另一方面也正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直客获取。
甘宜哲曾对36Kr表示,千屿的月均入住率在 80% 以上,付费会员整体复购达 89%;合作的 B 端客户,三个月到半年内,单体酒店普遍收益提升15%以上。
虽然千屿所宣称的优势很互联网,但是千屿并没有像OYO一样彻底用上互联网“免费”那一套跑马圈地的逻辑。从官网的加盟条件来看,千屿走的依然是传统酒店的营收模式,加盟费、保证金、工程费、PMS系统费、中央预订费用等等一个不少。
从行业对千屿这一品牌的认知来看,该品牌一半的名气要归功于明星投资人。
在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千屿获得了4次融资,投资阵容包括滴滴创始投资人王刚、元璟资本、昆仲资本、真格基金、华创资本、高榕资本等等。官方甚至对外宣称创下住宿类创业公司融资、成长速度最快的行业记录。
目前,千屿的明星投资人已全数退出。业内人士向环球旅讯透露,千屿大约以美元的价格卖给OYO,这对于该公司及其投资人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OYO模式的整合即将拉开?
从OYO和千屿的小程序来看,目前双方的房源并没有打通整合,但这一步整合只是时间的问题。
OYO官网数据显示,目前OYO在中国已有超过6700家酒店、31万间客房。而在相关的报道里,OYO目前签约的酒店已超过7000家,加上千屿旗下酒店,短短一两年时间,OYO在中国已经从0到将近1万,进展不可谓神速。
OYO在中国的神速发展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早前环球旅讯已经有过采访分析,在此不作赘述。随着在下沉市场的占有率提升,OYO也需要一个新的故事来刺激市场。
环球旅讯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千屿被OYO收购之后,其品牌及团队将会保持独立运作,但OYO会助力该品牌进行扩张,特别是在发展中端酒店方面。
众所周之,OYO整合的酒店大多数为非标准的、老旧的中小酒店,虽说OYO酒店目前也有OYO尊享、OYO智享、OYO轻享等不同的品牌区分,但这种区隔明显度并不高,在行业及消费者心智里一直难以摆脱“低价、低质”的形象。
早前李维也向环球旅讯透露,OYO在2019年将会在房源品质上做进一步的提升,包括尝试为加盟酒店提供空间设计服务。
相比OYO,目前千屿旗下三个品牌的区隔较为明显,其中官方称为直营的中端品牌千屿S在携程上显示上海、乌镇各有一家门店。但从携程上,上海吴中路的千屿被标记为经济型酒店,其价格与经济型酒店亦相差无几。
同时,千屿在北京、上海均有酒店。OYO收购之后也可以弥补OYO在北京、上海没有一家酒店的空白。
此外,通过投资并购消灭竞争对手,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公司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对于OYO来说,除了互补之外,模式相似的千屿曾是其潜在的竞争对手,如今收入囊中对OYO在中国发展也增加了一份安定感。
OYO在中国收购千屿之前,其在印度也先后收购竞争对手ZO rooms、服务式公寓品牌Novascotia Boutique Homes,并在2018年末传出正在洽谈收购竞争对手Treebo Hotels。
不可不提的是,自OYO在中国崛起以来,酒店集团及互联网巨头纷纷下海阻击。
不管是已经失败的去哪儿Q+,还是从美团点评剥离的轻住酒店;不管是华住旗下的由星程、海友、怡莱组成的一宿,还是华住联合IDG投资的H hotel;还有铂涛旗下的非繁酒店、首旅如家旗下的云系列酒店、尚美生活旗下的AAroom;等等品牌均希望在下沉的市场获得新的增长。
当下,OYO仍与时间赛跑,而它在中国的一众阻击者也并非活得自在。
但可以确信的是,OYO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厚厚的钱包已经给所有的后来者立下了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OYO的高速增长已经也说明了,要在这个市场赢得竞争,前期高额的战略投入必不可少,但目前并没有数据来显示这份投入能换来多高的加盟商和用户忠诚度。资本压力下的整合大战在未来必然会拉开,这个未来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久远。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